廓清历史的迷雾
———国民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吗?
桃源县老科协教育分会 齐 梅
从1931年的“九·一八”到1945年的“八•一五”,在这漫长的14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国民党广大爱国将士同仇敌忾,浴血战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然而,现在却有些别有用心者罔顾历史事实,利用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以“大揭秘”、“还原真相”等抢人眼球的说辞散布种种流言蜚语,竭力否定共产党在抗战中可鉴天日的历史功绩,鼓吹国民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并把一些祸国殃民的战犯标榜为“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制造历史迷雾蛊惑人心。
国民党抗战有过一定的功绩,包括常德会战在内的国民党广大爱国将士拼死杀敌,为战胜日寇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对此,人们已有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整个国民党(特别是其上层)称得上抗战的“中流砥柱”吗?因其斑斑劣迹,我们只能作出否定的回答。
我们且不说国民党巨头们除了侵吞国帑,贪占外援,还通过外汇黑市、海关走私、滥发钞票、苛捐杂税等形式大发国难财。我们且不说国民党军政要员纷纷投敌。投敌的髙级文官包括22个“中央委员”和100多个“特任”、“简任”级的文职髙官:投敌的军队髙官包括至少3个上将在内的99个国民党髙级将领。我们且不说国民党一边制造多起惨案,屠杀坚持抗日的共产党领导的军民:一 边出卖民族利益,与日寇签订多个卖国协定。
我们仅翻一翻国民党军队在战场溃逃,导致民众遭殃的可耻记载,就能清楚这个党能否荣膺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称号。
国民党多年来宣扬进行了 22次抗日大会战”,这也是某些人给国民党贴上“中流砥柱”标签的主要依据。这些“大会战”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是: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各路国军”进行的这些“大会战”,其时空坐标大致是由东而西、由北而南,与国民党军队溃逃的整体路线竟然完全相吻合!这就是说,“国军”每“会战”一场,就往西往南逃一路。
如果“中流砥柱”论者不承认国民党的溃逃,看看“国府”搬迁的路线就行了。“淞沪会战”败绩,南京不保,“国民政府”的那块招牌从南京扛到武汉;日军南下,武汉不保,于是那块招牌从武汉又扛到重庆。幸亏八路军新四军拖住日军并与之缠斗,使日军分身乏术,无法紧追西逃的国民党,不然,“国府”的招牌还要扛到西康去,甚至可能扛到境外者当流亡政府!看看国民党那一路西逃的狼狈相,“中流砥柱”论的编造者,你们的脸不红么?
“国军”溃逃的恶果除了国土沦陷,就是民众遭殃。抗战期间发生的几次大惨案,都是“国军”的大溃逃造成的。
先说南京惨案。我们在声讨日军惨绝人寰地屠杀我30万同胞之时,难道不反思国民党的无能么? 1937年的“淞沪会战”,“国军”对日寇以众敌寡,却最终败绩。于是“国都”不保,15万守军罔顾南京数十万生灵之安危,不战而逃。日军于1937年底轻松占领南京之后,向我无辜同胞举起了罪恶的屠刀!
再说1938年6月的花园口决堤。说到这次灾难,要先从台儿庄战役说起。29万国军对2万日军,最后国军以伤亡5万人的代价毙伤1.2万日军“大获全胜”。正当国民党陶醉于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之时,日军卷土重来,夺取台儿庄并直扑徐州和兰封,还未与日军交锋,“国军”的两个上将桂永清和黄杰(都是蒋介石的爱将)率领国民党最锐的德械部队就逃离了战场。这样,国民党组织的“徐州会战”和“兰封会未战先败,连蒋介石都承认这是“战争史上一千古笑柄”。为了让南逃的国军”摆脱日军的追击,蒋介石竟然不顾民众死活,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致使豫皖苏三省44县的29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民众遭受灭顶之灾。在这次人为的大灾难中,淹死、饿死者有89万之多(这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人数的三倍),另有390万人流离失所,受灾民众共达1200万人!
再说长沙文夕大火。国民党为了阻此日军进攻长沙,为“国军”南逃赢得时间:蒋介石密令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这样,又一场人为的大灾难发生了。最终导致长沙3万多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毁于一炬。次日,国民党的喉舌“中央社”竟无耻地吹噓道:“当局自13日凌晨3时起,即自动毁城…… 此次大火,长沙将无一草一木可以资敌。”
国民党军队为逃命,在一年之内先后以水、火阻敌,荼毒黎民,难道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中流砥柱”?
再说南县厂窖惨案。从1943年3月开始,日军发动了鄂西、湘北战役,拥有10万之众的国民党滨湖驻防部队,一触即溃,纷纷夺路往西、南溃逃。国民党一支嫡系主力万余人在3000日军的追击下,逃到南县一个叫厂窖的小镇。当时整个厂窖被包围的军民共有5万余人。5日9日至12日的三天之内,日军在这里惨杀中国军民3万多人,摧残致伤3千余人,强奸妇女2千多人,烧毁房屋3千多间!我无辜同胞遭受屠戮之时,国民党这“中流砥柱”逃到哪儿去了?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被某些人吹捧为“抗日英雄”的“国军”上将汤恩伯在河南逃跑时的丑行。1944年春季,日军发动“一号作战”。驻守河南的汤恩伯集团装备精良的40万“国军”,面对5万多日军的进攻,竟然全线溃败,前后不过38天,河南全省就被日军占领。汤恩伯首先脱离战场逃走,而且还命令其部队所属800辆卡车中的600辆,为他和他的妻妾亲戚们搬运从河南搜刮来的财宝家私。
国民党由于腐败无能,“国军”在战场一触即溃,丢失了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让近三亿百姓沦落敌手,最后逃到西南一隅养精蓄锐,准备日后找共产党打内战。而共产党领导几万装备低劣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华东和中原等被国民党丢弃的地区,和装备同样低劣的新四军一道,发动民众,在血与火的战场,与敌寇反复拼杀,建立和扩大根据地、解放区,不断壮大抗日武装。至抗战胜利前夕,共产党已收复一半被国民党丢弃的国土,解放了沦陷区一亿多民众,因而出现日寇投降时共产党的军队在最前线,国民党的军队在大后方的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在回忆录中指出: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权力、蒋介石的权力仅限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连国民党政府的影子也找不到!
近年来,某些别有用心者为了掩饰国民党军在战场上的溃逃,就学着当年蒋介石的腔调污蔑共产棠领导的抗日武装游而不击”,美化“国军”敢打大仗恶仗。事实真是这样吗?请看下面两则史料。其一:1941年1月20日,东条英机在日本参众两院做关于1940年总结报告时说:“昭和15年(1940年)重庆敌军抗战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反攻,只有共产党军于去年8 月在华北进行大规模反攻;与之比较,蒋介石嫡系及旁系军队始终采取守势。” 其二: 1944年1月15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北军,在今天已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敌大半为共产党军……交战回数一万五千次,与共产党军的作战占七成五,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共产党军,我方收容的十万九千具敌遗尸中,共产党军约占半数,而七万四千的俘虏中,共产党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三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共产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那些诽谤共产党抗日武装的别有用心者,看了这些史料,应该摸摸你们的脸被打肿了没有?
现在也有人为了掩饰国民党的无能,就喋喋不休地说国民党军与共产党武装相比,打死的日军多,击毙的敌将多,于是这也成其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理由。国民党占据全国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拥有的军队数十倍于共产党武装,除了陆军,还有空军和海军,另加陈纳德航空队和苏联空军志愿队助阵;军队的装备远远优于仅有大刀加步枪的共产党武装。作为十支正规而庞大的“政府军”,理应远比共产党消灭的敌寇多。这点战绩难道还有脸吹嘘?难道凭这点战绩就能遮掩其丧师失地,畏敌若鼠,虐民如虎的桩粧丑行?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既要理直气壮地肯定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又要敢于撕开国民党是抗战“中流砥柱”的画皮,从而廓清历史的迷雾。
当然,我们评述国民党上层抗战时期的腐败无能,并不是否定国民党广太爱国将士的牺牲精神。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广大爱国将士以身殉国, 血洒疆场。他们惊天地泣鬼神、气贯长虹义薄云天的伟大精神永垂不朽!